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中心 > 行业资讯 > 内容详情

财经早餐2023年1月9日星期一

发布时间:2023-01-09
分享:

热点聚焦 

1、未来一周,全球金融市场大事不断。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2年12月CPIPPI数据。央行将公布2022年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金融数据。海关总署将公布2022年12月贸易差额等外贸数据。国际方面,瑞典央行将主办央行独立性国际论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出席并发表讲话。美国2022年12月CPI将于周四出炉,或为美联储2023年的第一次加息定调。

2、国家医保局介绍新冠治疗药品参与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因生产企业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报价高未能成功。虽然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但根据相关要求,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散寒化湿颗粒等,医保都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

3、1月8日起,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中国民航取消“五个一”国际航班数量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国际航班,出入境机票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首批入境旅客顺利通关。南航CZ312航班落地广州白云机场,成为中国三年来首次全面放开入境限制后首个入境航班,全体航班旅客无需再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4、据券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开年连续出现大动作。华夏基金外资股东变更尘埃落地,迈凯希金融成其唯一外资股东;招证资管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审批申请;诺安基金20%股权挂牌转让。各路资本持续入局,公募牌照溢价愈发明显。以迈凯希金融出资57.58亿元增持华夏基金13.9%股份计算,华夏基金估值约415亿元。山东金融资管以40.39亿元拍下富国基金16.675%股权,富国基金总估值为242.21亿元,溢价率高达262%。

5、1月8日,有三个与马云相关的公告引发市场关注阿里巴巴集团港交所公告称,马云先生将不再控制君瀚君澳持有的蚂蚁集团多数投票权。同日,恒生电子也公告,实际控制人权益发生变动,变动后公司实控人将由马云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与此同时,蚂蚁集团间接持股5.54%的金桥信息也公告,马云已不在公司拥有权益。上述这些变动都与近日蚂蚁集团股东投票权的调整有关。 此外,随着股东投票权调整一事公布,关于蚂蚁集团重启上市的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对此,蚂蚁有关人士称,目前蚂蚁仍专注于整改和业务升级,没有启动上市的计划。

环球市场

1、据证券时报,对于投资者而言,A股与欧美等发达市场固然吸睛,但一些新兴国家或小众市场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其中不乏有高收益的可能,比如印度股指则于2022年领涨全球,延续了长达14年的长牛走势。有业内人士表示,从资产配置来看,亚洲上市企业的盈利在中、印的带动下可望领先成熟市场,加上估值具有吸引力,如果未来美元的势头出现转向,资金将再次流入,可能出现相对较好的投资机会。

宏观

1、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27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430亿元、640亿元、160亿元、20亿元、20亿元。

2、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从2022年我国奥密克戎临床病例分型情况来看,出现肺炎也就是普通型的占比大概是8%左右。大城市已经渡过感染高峰。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不一定是感染高峰,但有可能会出现急诊和重症高峰。

3、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要求,要紧扣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部署,依法审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纠纷。

4、北京市优化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11类疑似症状相关门急诊费用报销比例为90%,政策先行执行至3月31日。

5、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本市户籍居民或持上海市居住证的外省市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

6、云南瑞丽口岸全面恢复通关。2019年瑞丽口岸出入境旅客近1700万人次,车辆达484.6万辆次,进出口货运量超1745.8万吨,承担着云南近千亿元贸易额,占全省对缅贸易额80%左右。

7、澳门公布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原则:1月8日起,个人无须在澳门健康码上作健康申报,澳门健康码将停止红、黄码功能,场所也不应要求进入者出示澳门健康码;若非特别需要,不得要求无不适症状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士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8、中信证券表示,高频数据显示多数城市已经在12月中下旬开始复苏,2023年第1周部分早达峰城市拥堵指数已经好于去年第1周,预计春运客流的显著恢复将带动春节期间消费等其他经济活动的复苏。

国内股市

1、本周国内市场共有50家公司限售股陆续解禁,按1月6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为1088.8亿元。从个股解禁市值来看,宝丰能源(641.45亿元)、电投产融(184.09亿元)、天岳先进(82.24亿元)解禁市值分列前三位。

2、本周共有6只新股申购九州一轨1月9日开启申购,英方软件福斯达鑫磊股份1月10日申购,田野股份1月11日申购,江瀚新材1月13日申购。其中,福斯达为国内深冷行业领先厂商,备受投资者关注。

3、A股连续上涨,北向资金上周净买入200.19亿元,已连续九周净流入。传媒行业获得青睐,北向资金当周持股量增长4.98%;五粮液共获净买入22.41亿元居首;长江传媒等8股则遭大幅减持,北向资金持股量环比降幅均在50%以上。

4、港股近两个多月来涨势如虹,恒生指数累计涨幅已达40%。受此带动,港股主题基金表现突出,20多只基金净值涨幅超50%,最高超过60%。基金经理认为,港股仍存在较大上涨空间,从未来12个月维度来看,港股弹性或高于A股。

5、中证协发文鼓励证券公司加大IT投入,机构认为券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有望加速。A股市场上,从事券商信息化的公司主要有恒生电子顶点软件金证股份凌志软件等。

6、中信证券认为,元旦后全国各地疫情快速“过峰”,刺激政策频出推动经济加速修复,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已经开启,增量资金“抢跑”入场,市场流动性快速改善,风险偏好逐步回暖,资金不断积极寻找“洼地”推动行情轮动扩散。

7、招商证券认为,开年以来,由于宏观环境未出现特别超预期的变化且增量资金类别均衡,所以市场风格相对均衡。参考历史经验,预计今年春节前后很可能会演绎经典“从上证50科创50”的局面。

8、中信建投认为,基本面修复进行中,作为疫后复苏先决条件的人流量和线下消费场景开始修复。展望23年一季度,基本面预期显著改善的方向可关注光伏下游/绿电、银行、医药。政策刺激预期方向可关注信创链、地产链。

9、据中国证券报,上周A股三大股指震荡走高为市场开启2023年开门红。截至上周五收盘,沪指站上3100点关口,创业板指收复2400点关口,北向资金新年首周净流入额超过2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刺激政策频出推动经济加速修复,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已经开启,市场处于较好布局期的同时,春季行情也有望逐渐展开。配置上,短期建议关注地产链、消费、医药等方向,中长期则继续看好诸如数字经济新能源成长方向。

10、据证券时报,新年伊始,A股市场取得开门红。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均录得上涨,两者同时站上120日均线。随着行情回暖,不少公募基金净值回血。数据宝统计,超九成基金元旦以来收益率为正,其中超6000只基金收益率跑赢同期上证指数,12只基金收益率在10%以上,其中9只属于QDII基金,另外3只属于混合型基金。

11、据经济参考报,2023年首个交易周,A股市场“开门红”表现亮眼,三大指数周内均涨超2%。展望全年,来自券商、公募、私募以及外资等机构日前陆续发布了2023年A股市场研判。整体来看,在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机构普遍看好2023年A股市场表现。其中,成长风格依然是各大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

12、据经济参考报,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持续。1月3日,北交所上市委员会2023年第1次审议会议审核的鼎智科技一诺威成功过会,北交所上市后备军持续扩容。数据显示,北交所2022年全年累计发行新股81只,合计融资169.16亿元。截至2023年1月6日,北交所已有上市公司162家,总市值2134.71亿元。

13、据证券时报,高腾国际权益首席投资官李宇表示,长期来看,未来市场总会有爆发的一天,上证指数不会永远在3000点。过去十几年A股指数永远是区间波动的看法在未来大概率会被证伪。

金融

1、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依法审理各类金融案件,严惩金融领域犯罪,高标准建设北京、上海、成渝金融法院,继续配合做好重大风险处置工作,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ETF互联互通开闸刚满半年,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ETF通产品数量增至88只,ETF成交金额节节攀升,去年12月,北向ETF及南向ETF单月成交金额分别达到23.54亿元、226.33亿港元,相比开通首月增幅均超过4倍。

3、据中国基金报,2022年私募基金业绩密集出炉。有业绩记录的90多家百亿私募去年整体亏损超7%,多家股票策略私募去年净值回撤超过20%,甚至亏损接近40%。道歉、反思投资上的失误,成为寒冬里私募行业的关键词。

4、据券商中国,2022年全市场600多只FOF(A类、C类不合并)中,仅永赢慧盈一年持有A东方红颐和稳健养老目标两年A两款产品实现年度正收益。新发产品方面,2022年FOF在发行数量上仍保持积极姿态,但“吸金”能力有所回落。

楼市

1、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配合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大相关领域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力度,坚决依法惩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2、上海市人大代表郭康玺建议,上海市应建立统一房屋数据底板,形成房屋管理大系统,这将有助于破解房屋管理基础数据不完整、行业数据未完全融合、统一管理系统未充分建立等难题。

3、中指研究院发布的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显示,2022年居民购房需求出现底部回升迹象,展望2023年,受访者预期下半年楼市或将逐步企稳复苏,四成受访者计划于2023年进行购房,购房者多集中于2023年二、三季度进行购房。

4、据证券时报,房企融资在2022年年底出现翘尾行情,12月单月融资总量2022年年内首次突破千亿元,环比大涨超过八成。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稳信用下企业整体融资环境或将实质性改善,央国企及优质民企更将显著受益。不过,2023年前三季度的一大波偿债潮仍需注意。

产业

1、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件,妥善处理数字权利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助力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准确适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解释,维护公平竞争。

2、据证券时报,民航局总飞行师万向东表示,2023年春运是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以来的第一个春运,预计民航客流量将明显增长。春运期间,全民航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万班,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左右。

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目前看到碳酸锂价格已经在期货端降到40万以下,未来几个月的电池成本必然明显下降,对改善整车企业盈利带来利好。

4、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预计2023全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恢复至疫前的70%至75%,入出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到疫前的三成到四成。

5、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迎来开通运营一周年,一年来共安全运送旅客超500万人次。近几日受寒假出游和春运叠加影响,杭台高铁沿线各个车站客流快速上升,部分车站客流量较之前实现翻番。

6、红豆集团推出抗病毒面料舒适服装,通过自消杀抗病毒功能材料来处理纺织面料,使其具有抗病毒功能。检测报告显示,相关样品对新冠病毒灭活率达到99.98%。

7、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聚烯烃四套工艺装置全部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各装置将陆续步入投产快车道。该项目为海南省和中国石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280余亿元。

海外

1、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任期将于4月结束,届时必须选出最适合该职位的继任者;必须与日本央行新行长讨论政府与央行政策之间关系;政府和央行必须密切合作,为实现物价持续稳定发挥各自作用。

2、受能源价格上涨、通胀水平高涨影响,英国多个行业陆续举行罢工,导致英国铁路运输只有约五分之一车次仍能正常运行,约一半铁路服务网络中断。

3、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美国和韩国签署有关联合开发和运营先进民用飞机的协议。

4、更多英国零售商可能将在2023年面临破产风险。国际知名信用保险公司安卓公司专家警告称,鉴于英国陷入经济衰退已成定局,英国零售商预计将延续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颓势,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和不确定性。

国际股市

1、苹果公司开始在印度招聘零售店员工,并公布许多职位招聘计划,最快将于一季度在印度开设第一家旗舰店。此外,知名苹果爆料人士Mark Gurman最新发文称,苹果计划于今年春季在6月的WWDC之前推出混合现实头显,并于今年晚些时候发货。

2、卡塔尔能源公司与美国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有限公司签署总价值6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建设卡塔尔拉斯拉凡石化项目。

3、报告显示,因全球经济可能放缓、需求前景疲软,沙特阿美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或下降6.3%,为1462.2亿沙特里亚尔(389亿美元)。

商品

1、中钢协预计,2022年中国粗钢产量将达10.1亿吨左右,同比下降2.2%。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累计生产粗钢9.35亿吨,同比下降1.4%。

2、卡塔尔将2月份海上原油官方售价定为阿曼/迪拜均价升水0.75美元/桶,陆地原油较阿曼/迪拜均价升水2.10美元/桶。

3、俄罗斯维贡咨询公司顾问伊万•季莫宁称,欧盟以液化天然气作为取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关键工具,2022年欧洲国家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增加60%以上,达1.25亿吨。其中,美国成为最大供应国,对欧出口量是原来近2.5倍。

4、俄罗斯副总理阿布拉姆琴科表示,尽管面临着西方国家制裁带来的困难,俄罗斯2022年向友好国家食品出口仍同比增长25%。

债券

1、中金公司认为,2023年机构化交易趋同趋势仍在,从“反拥挤”入手来做好回撤管理仍有一定实战意义。择券部分,行业间基本面差异或不小;对于股票和转债部分,组合可以多关注行业轮动策略。

2、据证券时报,1月6日,中银基金率先披露旗下部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2022年四季度报告。作为首批披露的债券基金四季报,报告中谈到了对于四季度债券市场的下跌与应对,也直观表现了部分债基在四季度遭遇大规模赎回的具体情况。展望2023年债市投资,多家公募基金表示,剧烈调整并非未来的常态,从中期趋势看,债市需做好防守并适当关注交易性机会。

 


资论来源:WIND陆家嘴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