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保护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者教育 > 投资者保护 > 内容详情

【新书连载之《金属期货》】货币属性风光不再,金融属性大放异彩(一)

发布时间:2021-03-26
分享:

1.jpg

01
牙买加协议触发“金蛇狂舞”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致使1971年5月和7月又连续爆发两次美元危机。为应付国内经济困难,尼克松政府于当年8月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和物价,对外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和黄金开始脱钩。其后,在当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两度宣布美元贬值。接着,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1976年,牙买加会议召开,正式取消黄金官价,并实施黄金非货币化。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大,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3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

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几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当今,在黄金商品性市场和金融投资性市场中,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金融投资性黄金交易是黄金市场的主流,达到市场份额的90%以上。在金融投资性黄金交易中又以黄金金融衍生品交易为主。而且,世界各国央行仍保留了高达3万吨的黄金储备。1999年9月26日欧洲央行及14个欧洲国家央行发表声明,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并签订了《华盛顿协议》,表示要约束自己的售金行为。

作为特殊的贵金属,牙买加协议之后,黄金的金融属性开始大放异彩,不仅成为世界各国青睐的主要国际储备,而且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金融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同时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

02
逆势兴起的黄金ETF

实物黄金因货币等价物的天然属性使其收益独立于经济周期、商品价格和其他投资类产品,成为良好的风险分散工具。在保留实物黄金保值增值优点的同时,黄金交易型开放式基金(Gold Exchange Traded Fund,以下简称黄金ETF)具有投资门槛低、交易便捷、保管安全等实物黄金所不具备的优点,受到了海外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2003年世界上第一只黄金ETF——Gold Bullion Securities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由于澳大利亚并非纽约、伦敦等世界金融中心,再加上人们对黄金ETF还不熟悉,该产品在当时并未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直到2004年全球最大的黄金ETF产品SPDR Gold Share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黄金ETF产品才真正进入投资者的视野。随后,英、法等国家纷纷推出黄金ETF,黄金ETF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的两只黄金ETF——华安易富黄金和国泰黄金也于2013年8月成功上市交易。

根据世界黄金理事会(World Gold Council)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8月,全球共有近80只黄金ETF产品,黄金持有量2733吨,产品涉及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分地区来看,北美洲和欧洲仍是黄金ETF的主要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50%。但亚洲是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的博时黄金(159937.SZ)等为亚洲的增量贡献了大部分的份额。

因为产品的同质性,黄金ETF具有非常强的马太效应。全球最大的黄金ETF产品SPDR Gold Shares的资产规模占全球总规模的35%;各国最大的黄金ETF产品在规模上占本国市场的比例,也绝大部分超过30%,最高的南非甚至高达99.36%。这解释了在全球黄金ETF产品规模持续上升的同时,产品数量的变化几乎停滞的原因。

黄金ETF不仅加大了对实物黄金的需求,促进了黄金市场的繁荣,也丰富了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手段,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其优势更为突出。以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 2008年第三季度全球股票市场大幅下挫,而投资者对黄金ETF的买入量创季度买入历史新高,达到145吨,充分表明黄金ETF“避风港”的作用。显然,黄金ETF已成为各国和地区投资者抵御通货膨胀、保值增值、分散组合风险的重要工具。